首届北京城市建设十大英才候选人事迹--桥梁设计女专家
来源:《首都建设报》建设专刊
发布时间:2003-07-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提起包琦玮,要先说说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人才济济的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是全国八大市政设计院中的翘楚,而在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中,作为总工程师的包琦玮又是该院的翘楚。
由于她出差在外,记者与她缘啬一面,但她默默无闻的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事迹,从领导到同事都称赞不绝。
现任院总工程师的包琦玮,上世纪80年代就作为主设计人参加了青岛8#码头市政配套工程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该项工程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8#码头立交中的弯桥是国内第一次采用弯、坡、斜预应力混凝土弯箱梁结构,包琦玮作为最年轻的主设计人经受了锻炼,也显示了实力,受到著名桥梁专家罗玲的赞赏。
1993年包琦玮被任命为第四设计所副总工程师,在东三环道路改造工程中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各专业间协调及桥梁专业的设计、校核,该工程技术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对外协作的工作量大。桥梁基础设计在北京地区第一次采用矩形桩替代圆柱钻孔桩,提高施工工效5-6倍。在三环道路改造工程中,她担任审核及专业负责人,负责新兴立交桥设计,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首次将钢纤维混凝土用于点支承预应力板中,解决了局部板的冲切问题,该工程获北京市优秀工程二等奖。
桥梁设计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情况复杂多样,需要群策群力,但每当设计出?quot;卡壳",包琦玮总能触类旁通,想出办法。在北京西客站南广场立交工程方案、施工图设计中,包琦玮担任桥梁专业项目负责人及审核,南广场立交工程共计桥梁面积3万多平方米,受地理条件限制,方案设计难度大。为解决除冰盐锈蚀钢筋的问题,首次采用了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技术。
包琦玮在承担设计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目前我国桥梁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而目前华北地区土质碱土反应严重,冬季下雪后喷洒盐水解冻,因此立交桥的耐久性问题突出,某些桥梁局部已出现混凝土开勒、钢筋锈蚀、混凝土表面剥蚀。包琦玮对此情况忧心如焚,从1993年开始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设计耐久性能进行研究,并担任北京市科委项目《城市立交钢筋混凝土桥梁设计耐久性能研究》的课题负责人,目前该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住?br>
1998年,包琦玮提升为院副总工程师,开始负责重大工程技术方案的拍板和众多工程技术把关与审定。自上任以来,她谦虚谨慎,虚心向前辈学习,注意国外同行业新技术潮流与动向,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综合管理能力,受到了全院职工的拥护和赞许,在新一届党委改选中被选入党委班子成员,并于1999年11月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20多年来,她参与和主持了60座立交及桥梁工程的设计,组织的许多重大工程多次获得部、市乃至全国级大奖。她主持的科研课题也多次获奖,受到了学术届重视,很多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小档案
包琦玮,今年45岁,1982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到市政设计研究院工作,1993年至1997年任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四所副总工程师,1998年至2002年,任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现为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荣获全国建筑系统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