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聚焦新质生产力,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冯永龙 摄影:王博良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4-03-13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3月13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专题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进行领学。他指出,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两会尤为引人关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江苏代表团、政协联组会、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作出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指明方向。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作进行回顾,明确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对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在两会上,代表委员共济一堂、不负重托,共商国是、建言献策,求真务实、履职尽责。全国两会是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发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谱写新篇的强音。回顾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更加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张大玉指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在我校引起热烈反响,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两会盛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要结合学校实际,把学习贯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切实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奋发有为做好学校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的实效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张大玉强调,在今年两会中,有不少广受关注的热点、焦点,有不少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其中,“新质生产力”尤为备受关注。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新质生产力”发表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答记者问中对“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阐释。“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也与科技、教育、人才紧密相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重要论述,结合学校实际深入贯彻落实。

张大玉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部署。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大玉强调,高校是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不可或缺、大有可为,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学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结合落实党代会精神,结合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结合落实年度工作要点,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抢抓机遇,加强谋划,做好部署,努力展现PG电子作为,做出建大贡献。

一是要加快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输送各类优秀人才。二是要着力构筑高水平学科体系。实施“学科高峰攀登”工程,紧紧围绕建筑行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现代化布局学科,坚持突出优势特色、优化结构布局、深化交叉融合、注重内涵发展,系统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三是要加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学校把2024年确定为“人才队伍建设年”,就是要进一步紧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定位,从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奋力开拓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新局面。四是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打造科研优势与住建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科研力量与资源保障统筹调度,合作项目清单化闭环管理的科研组织体系。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交流发言。会议强调,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不断提高与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精准度和贡献度,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北PG电子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章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