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团委 供稿:高昊 审核:魏楚元 康健 刘倩 秦立富 发布时间:2024-08-2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炎炎盛夏,炽热青春,步履坚定,践行初心,人民之城,心向往之。在这个活力满满的暑期,北PG电子学子们立足学校“人民城市”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带着在“人民城市”社会实践课程学习的一系列重要理念,562名师生组成47支“人民城市”重点实践团,深入“人民城市”建设的街头巷尾与田野乡间,在知行合一中磨砺锻炼自我、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青春助力城市更新与老城改造
校院两级学生骨干成立“挺膺担当”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寻访“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发展道路。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城市计算中心和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实践中,从“千年之城”的科学规划和绿色生态之城的打造中,感受“人民”如何二字贯穿城市建设的始终;在上海市杨浦区城市规划馆、上海市奉贤区金海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悦达社区和数字江海规划区,惊叹杨浦区30年来在人民城市建设上的巨大成就,体验人民之城智慧社区的管理建设;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感悟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践团
建筑学院“小空间 大生活”新街口微光筑梦实践团在张曼老师的带领下,发挥高校专业优势,进行新街口街道全域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可行性评估系统调查。他们创新工作理念与思路,打破过去居民“有诉求一处、开展加装评估一处”的滞后做法,联合北京建筑大学责规师团队,按照“街道统筹、社区组织、责师调查”工作机制,对辖区内有加装需求的16个社区80个小区开展全要素调研。设计4类可行性评估调查表,调查样本涵盖楼门、住宅楼、小区三个空间尺度,以及住宅楼本体、日照间距等多个层次,共33项基本调查信息及特殊情况信息。辖区187栋楼形成“一门一策、一楼一册”,形成的调查成果和图纸、照片档案,为日后开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提供具体指引。
青春建功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实践团
土木学院“智筑未来”实践团在指导教师董军教授和辅导员董北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北川震后遗址开展“智筑未来,绿动北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在北川灾后遗址调研受损房屋,通过传感器监测遗址受损房屋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运用数据分析模拟提前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并及时发出预警,为灾后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调研老北川县城遗址中的绿色建筑项目,学习如何在遗址保护中融入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理念,减少二次破坏和次生灾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实践团
土木学院“医疗机构建筑行业信息普查”工作营聚焦韧性城市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结合专业背景,依托专业课题,在李爱群、程庆乐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北京部分医院开展危房调研。团队共走访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8所医院。通过实地走访,收集、分析医院相关建筑资料深入了解北京医院建筑情况,为医疗建筑的韧性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医管中心统筹首都各医院危房具体情况提供相关数据,让青春为城市医疗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力量。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实践团
环能学院助力“海绵”片区改造—“雨水小分队”实践团队,在宫永伟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北京市朝阳区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海绵项目与设施开展调研工作,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进行全面评估,按照“边梳理、边核查、边整改”的思路,进行地毯式摸排,探索出适合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现已完成系统评估报告一份。实践期间,团队同朝阳区住建委、水务局等相关主管北控紧密合作、交流,以校地合作方式,致力于让朝阳区达标区内城市内涝顽疾有效消除,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努力实现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优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实践团
机电学院“青智驭行”实践团聚焦人民城市中的智慧交通,利用暑假时间深入研究无人驾驶智能小车,先后赴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参观汽车文化博物馆和车辆无人驾驶模拟实验室等,调研无人驾驶前沿技术和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回校后,在周庆辉老师指导下,实践团成员探讨和改进智能小车技术,建立小车三维模型,进行技术可行性测试,训练智能小车在面临大雾、大雨、沙尘暴等能见度较低情况下的自适应深度学习,立志做出高性能产品,为中国高端智能设备制造,创建美好智慧人民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青春建功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践团
建筑学院“古韵传承 匠心独筑”实践团赴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张家塔村开展建筑风貌保护调研实践。同学们在当地团县委的精心组织下,深入张家塔村学习和调研了当地村落建筑风貌、民居建筑结构以及建筑营造技艺,领略了方山地区古民居建筑的特色、风格和演变过程;通过走进村内祖宅、绣楼等重要民居建筑以及村内现存的祠堂建筑,同学们体会到了张家塔村的建筑营建智慧,如排水通道的设计,三重拱门等建筑结构以及“门当户对”、“拐弯抹角”等建筑结构与装饰设计手法,无一不体现了当地村民在建造房屋时的智慧与巧思。同学们将根据调研成果制定出张家塔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策略,促进村落在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实践团
天宁寺,北京中轴线西侧的古韵瑰宝,静谧而庄严。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镌刻不朽的文化印记,展现了中华古建筑的卓越风采与深厚底蕴。测绘学院“守古传新 古建筑梦”实践团在危双丰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及全景摄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天宁寺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及大样详图,重建古建筑的信息化模型并建立数字化档案。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积累,为天宁寺的后续保护、研究和展示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数字化平台,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文化古建筑文化传承。
青春融入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践团
电信学院“助力儿童科技梦想”人民城市实践团深入大兴区长子营镇,参与长子营暑期红领巾成长营活动,实践团同学们为成长营成员讲解无人驾驶智能车、PLC工业自动化控制原理等专题课程;带小朋友们体验电路设计与软件编译等编程课程,为京郊乡镇小朋友们传递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内容,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与创新思维。
理学院实践团
理学院“美丽北臧·零碳示范镇”乡村振兴实践团80名师生围绕“人民城市”主题深入北臧村镇新立村、大臧村、西王庄村等进行持续深入实践调研,围绕北臧村镇域情况、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基层治理等需求,发挥专业优势,运用数据分析、信息挖掘、软件设计、统计建模等学科知识,为村域民宿产业发展、镇域“互联网+”文旅新媒体矩阵打造、乡村垃圾分类推广、安全生产生活等方面,贡献北PG电子师生的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绿梦”实践团走进大兴区黄村镇刘一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理论引领,点亮环保之光——实践团举办了5场关于科普垃圾分类意义、方法和投放标准等宣讲;调研反馈,倾听社区声音——实践团积极调研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现状;科技赋能,创新宣传方式——实践团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牌和动画,提高宣传力度;深入一线,深化环保理念——实践团走进黄村东垃圾中转站,深切感受基层环卫工作者切实担当起美丽乡村建设和人民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使命;对话基层,共谋绿色发展——实践团与基层部门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
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品牌,引导青年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敢于自讨苦吃,在“人民城市”的建设中争做时代先锋,在社会实践大课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