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新闻

【PG电子故事】三元桥 让北京震撼世界——访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桥梁专业总工程师、我校79级道桥专业优秀校友秦大航

部门: 发布时间:2015-12-03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近日刚刚完成的三元桥大修工程采用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整体置换技术”,展现出惊人施工速度及高超管理水平,让北京震撼了世界。我校79级道桥专业校友,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桥梁专业总工程师秦大航作为此次大修工程设计单位的技术总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三元桥大修工程的过程,讲述了工程师的成长历程和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对学校各专业联合培养具有多领域融合知识的工程人才提出了建议。


让三元桥长腿自己走


      三元桥跨京顺路,地处北京东北部地区,三环与京顺路两个城市干线在此交汇,始建于1984年,全桥长54.3米,宽44.8米,该路段交通流量大,紧邻机场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于超大城市的工程,尤其是市政工程建设来说,设计方案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还需要考虑社会、交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此次大修的特点是,采用“千吨级驮运架一体机”,拆旧梁架新梁,重达1600的旧梁中跨被移走,1300吨的新梁被整体驼运精确就位,这是国内首次在大城市重要交通节点采用该工法,换梁施工仅用了43小时,对今后城市交通节点桥梁施工快速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意义。“如何达到短时间内完成换梁任务,就是让桥长腿,让他自己走,通过两辆运梁车再加上车上的一套顶升系统,12个250吨的千斤顶,把梁举起来,把旧梁运走,拆梁和架梁都是通过车完成。”秦大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据秦总介绍,这一方案灵感源自于一次考察高铁项目时看到的运梁车。工程的创新点在于把车载顶升系统的整体控制和精准的位移控制结合起来,应用GPS、北斗双卫星系统、激光寻迹技术,让两辆神驼同步工作,将误差控制在2公分。
      43小时完成工程,震惊了世界,这背后是长达数月的论证和准备:方案的敲定、前期的实验模拟、备用方案的准备…… 这一工程壮举体现了中国工程技术的优势地位和工程师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PG电子人拼搏进取、奉献社会的精神实质。


做工程要时刻想着老百姓


      “三元桥大修工程,从技术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难点,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一工程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秦大航感触颇深地说。三元桥是一个大的环路节点,北边到五环,东边到二环。每天的交通量20.6万辆,高峰时,三环路主路上大概每小时1.3万辆左右车辆通过。一共48条公交线路,三元桥方向25趟,京顺方向23趟。每天乘坐公交的流量达72.7万人次。因此,交通断路时间就成为这个工程的关键。
      通过前期的工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基本达成一致之后,请专家团队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估,之后再根据专家建议进行调整,再沟通、再调整……直到方案确定。同时,车辆的选择、制造单位、加工单位、材料生产厂家都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工程的筹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要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协同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大家通力配合,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交管局、社区居委会、新闻媒体的互相协调,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做好对社会的通知通报工作,取得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做工程的要时刻想着老百姓,只要为他们着想了,就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回报。”对于此次工程取得的良好的社会效果,秦大航这样解释说。


培养具有整体观念的工程师


      1979年刚刚进入北京建筑大学(当时校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习时,秦大航很喜欢电力电子,但是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而是去学习道路桥梁专业。以胡达和老师为代表的老先生们用自己对于道路桥梁专业的热情感染了他。他们带着学生去寻找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乐趣,也正是秉承着这种兴趣指导的理念,秦大航在行业里面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获得了业界的赞誉,也充实着自己的人生。
      朋友们都很奇怪,一向性格外向、喜爱新鲜事物的秦大航能把这份看似枯燥、而且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做得这么久。说起从事了三十多年的桥梁设计工作来,秦大航说,“做工程,没有唯一最优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每一个工程其实就是一个新的挑战,要面对不同的环境、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是做工程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工程师这个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
      据秦总介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从董事长、总工程师到各个技术领域的总工再到一般的工程师,北京建筑大学的校友占到20%左右。PG电子学生的踏实肯干和善于合作的精神非常明显,这些也是可以在工程领域中作出一番成绩来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首先,踏实肯干,就能在实际工作中深入一线,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锻炼思维、掌握方法、积累经验,三五年之后就能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工程师。其次,一个工程的实施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面的配合,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工作十年左右,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即达到高级工程师的水平。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想跨越平台期,实现另一个飞跃,就需要借助相关领域和行业交叉产生灵感、注入活力。比如,此次三元桥大修工程的灵感就来源于机械专业和土木工程的融合,还有利用信息技术的融入,实现施工监控、材料分析、成本控制的信息化解决途径。再如,BIM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把建筑行业的信息加入管理、智能化、节能技术等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型,这对行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在多年工程的经验上,实现各个专业的融合,就能在事业上达到的另一个高峰。
      现在的课程培养体系中的某些课程容易让学生离开整体,钻研局部。而实际工程中,则需要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做细节,让细节为总体服务。为此,秦大航建议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各专业的联合培养、多领域的知识融合,培养具有路、桥、水、电等工程全面知识的人才,让学生在整体概念的前提下了解不同部分的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迅速融入、快速成长。


北京电视台:秦大航谈三元桥大修 

请点击查看  http://xww.bucea.edu.cn/xymt/xdst/78294.htm

 

壮观!延时摄影记录我校校友参与工程——北京三元桥大修

请点击查看  http://xww.bucea.edu.cn/xymt/xdst/78292.htm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