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发布硬核成果,开启全面合作!北PG电子与首创环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部门: 供稿:高蕾 任敏 摄影:陈欣欣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1-10-1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10月18日,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5周年成果发布会暨首创环保集团—北京建筑大学校企合作签约会在首创新大都园区举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高伟应邀出席活动。北京建筑大学校领导姜泽廷、张大玉、李俊奇,首创集团党委副书记、首创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永政,首创环保集团党委书记张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伏京,以及校企双方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者代表出席会议。

校企合作再深化 携手共谱新篇章

当天,首创环保集团与北京建筑大学进行校企合作签约及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荷中心)二期签约。未来,双方将启动水、固、气、能领域全面合作。

党委书记姜泽廷对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以及首创集团的大力支持和中—荷中心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谈到,本次发布的“成果包”包含三项技术一个平台,有四个显著特点:一解决了污水处理领域碳中和“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二成功实现了技术转化并开始大规模应用;三是树立了校企合作同时也是国际人才合作的典范;四是探索了以“小切口”服务“大目标”的模式。下一步,北PG电子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密集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为国家和首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与首创下一步的合作,特别是中—荷中心二期的建设上,学校要坚持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平台,聚焦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代表北PG电子展望校企合作前景。他表示,本次签约及成果发布既是总结,更是出发。中—荷中心二期建设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持续强化高端人才引领和产业需求牵引的双轮驱动模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北京建筑大学将深入落实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支持中—荷中心二期建设,并力争在强化技术领先优势、打造人才汇聚高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助力北京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创新中心。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高伟在致辞中对合作各方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签约表示祝贺,对各单位给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行业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合作各方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把握三个“新发展”的内涵,瞄准“双碳”目标,取得丰硕成果,输出PG赏金女王爆分技巧-赏金女王爆分视频实用技术,推动中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城镇水系统的发展。

首创环保董事长刘永政表示,三方的紧密合作凝结出诸多“革命性”的技术成果。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污水厂碳足迹核算平台等每一项研究都是“掷地有声”,在行业里竖起了“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引领发展”的大旗。未来5年,首创环保集团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投入、加强示范应用项目投入,将中—荷中心打造成行业“领跑者”。在中—荷中心的基础上,首创环保集团和北京建筑大学还将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两大平台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系列化校企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产、学、研、用”平台,共同面对行业挑战、社会挑战。未来五年,首创环保将与北京建筑大学加深合作,携手为北京市的引智工程、高精尖中心建设工程,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李伏京代表首创环保集团发布做校企合作内容发布。他充分肯定了中—荷中心过去的5年就研究成果和模式变革。未来,首创环保集团与北PG电子还将成立协同建设“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两个科研创新平台,以应对“十四五”期间环保,行业发展的新需求要,打造瞄准行业重大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真团队,凝结成一个技术和需求“准确对接”“互相吻合”的平台。依托“两个中心”,双方将开启未来5年甚至10年的合作规划。

打造“学术国际化、技术社会化”合作新范式

2016年10月17日,北京建筑大学、首创环保集团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京联合成立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并签订合作备忘录,首期建设期为五年。中心负责人为北京建筑大学讲席教授郝晓地,实验基地纳入北PG电子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中试基地设置在首创环保集团(原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开展应用基础与技术转化工作。

经过5年的高效合作,三方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国际化产学研联合发展的成功典范之路,形成了以国际知名污水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首届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国际合作奖获得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马克·梵·洛斯德莱特和北PG电子讲席教授郝晓地为“头雁”的一支高水平学术研究、高技能工程应用的“雁阵”队伍,开创了“学术国际化、技术社会化”的崭新产学研模式。学术研究方面,中—荷中心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达百余篇以上,其中在顶尖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高达36篇。

合作五年 硕果累累

在中-荷中心5周年报告会阶段,程建华、刘贤姝、高伟、姜泽廷、张大玉、刘永政、张萌和李伏京共同走上主席台,在大屏幕前同时摁下启动键,标志着中—荷中心一期成果正式发布。

中—荷中心已研发出可直接应用的工程技术4项,这些污水治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成果通过报告和展览在现场面向参会者展示。

其中一大亮点是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这是国际领先的污水处理技术,由北PG电子两位教授马克·梵·洛斯德莱特和郝晓地两位教授主导研发并实现工程化。

郝晓地介绍,该技术可利用好氧颗粒状生物质的独特性能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净化污水的微生物聚集为絮状的污泥,而应用该技术后,大量细菌则凝聚在一起,形成致密而具有优异沉降性能和空间层级环境的颗粒状污泥。目前,这项技术已完成了小试、中试和工程示范,进入到工程化应用阶段,其打破了该技术一直由荷兰公司完全垄断的局面,可大大降低该技术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垄断价格。

郝晓地预测,此项技术经推广后,可实现污水处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节约电耗35%,节地50%,提高出水水质与运行管理稳定性,长远直接经济效益数以亿计,对我国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该技术选址落地于南水北调源头——丹江所在地河南淅川县,彰显北PG电子与首创环保助力“一江清水向北流”的政治觉悟与责任担当。

此外,中—荷中心还开发出可根据水质、水量以及工艺计算的碳足迹核算软件,并安装于首创环保服务器,为日后污水处理厂实现“双碳”目标厘清了路径与方案,成为国内首款污水处理碳核算工具;针对污水处理运行问题,开发出污水生物处理数学模拟技术以及智慧化控制系统,已在国内多座污水处理厂应用,有助于节约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减少无谓投药数量、降低运行能耗;在资源回收方面,针对从污水中回收纤维素和磷酸盐开展了技术储备研发,已在首创污水处理厂应用,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运行能耗,并缓解磷危机的早现现象。

马克院士以线上参会方式带来专题报告。他分享了过去几年的中—荷的创新成果,阐述了研究成果在环保、节能、疫情防控等领域的重要意义,并期待尽快来到北京参与新的合作。

首创环保集团江瀚博士作为见证者,从中—荷中心成立的渊源切入,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心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

首创环保集团技术中心研发经理、中—荷中心吴远远博士以《技术研发内核:成长性和生命力》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心在污水处理领域开展的工程技术应用和市场化推广方面的成果。

郝晓地教授以《学术国际化技术社会化》为主题,盘点了中—荷中心一期的重要成果和关键技术,介绍了中心探索的创新型产学研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未来合作展望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北PG电子和首创环保集团将共同围绕绿水环境治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控制、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推广在内的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荷中心外,双方还将协同建设“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平台,在十四五期间,瞄准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在水、固、气、能领域密切对接工程技术需求和科学研究方向,打造“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引领发展”的协作团队,凝结成一个技术和需求准确对接、互相吻合的创新平台,为实现“双碳”目标添能助力,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