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PG电子·青椒】育人科研两手抓,他是双料“小管家”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郭贤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3-12-1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他是细致的科研管家

认真落实科研管理工作

他是分身有术的外事管家

积极促进学院国际交流工作

他是深耕专业研究的学者

探索专业特色学生培养模式

他是能干高效的青年教师

北PG电子测绘学院讲师郭贤

教师档案

郭贤,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系,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区域和国际教育计划(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工作组联合组长,法国格勒诺布尔行星与天文实验室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遥感智能解译。

科研管家 心细如发

“陈老师,您论文的出版日期应该是2022年1月,出版范围经核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请修改!”

“张老师,您的专利参与人漏了,回头加上。”

“王老师,您的论文检索证明需要在Web of Science平台导出,具体方法您看我的截图。”

……

以上对话是郭贤切换为学院科研秘书状态时的沟通状态。

郭贤参加学术研讨会后留影

为了有效衔接科研系统的要求,促使科研信息准确、清晰、便捷地汇总入库,作为学院科研秘书,郭贤格外注重细节,他系统梳理形成了可执行性强的“错题集”,以”不让老师修改第二次“作为工作标准,帮助学院老师们明确修改方向和内容,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登记科研成果的不便和顾虑,提升学院各方面科研成果、活动的入库率。高效的处理和响应,在学年考核这样的高峰阶段也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好学院科研成果的完整性建设。

郭贤参加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本科招生咨询工作(左三)

身兼教师和科研秘书的双重身份,郭贤能理解研究人员的实际需求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借助学校的平台,他利用好“1+1”每周汇报的机会,梳理整合当下学院老师们关心的问题,以工作汇报的形式进行反馈,使问题和需求得到快速的响应和针对性的解决。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得益于此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经验,他除了审查形式,也能在内容上对老师们有所助益,从而更好地帮助学院做好基金申请书的预申报。

郭贤提到,在兼职学院工作前,他有些忐忑,担心无法胜任,但经过两年的历练,他不但性格变得更开朗大方,而且在科研方面也得到很多启示和提升。如何更好地利用多维度的交流和沟通渠道,做好学院集体的服务是他不变的工作纲要,“敬畏工作,用心尽力”是他总结的核心心得,他表示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想老师们所想,将工作做到前面去,尽可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外事管家 分身有术

郭贤参加并主持第22届地理空间信息科学与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二排左)

虽然疫情导致国际交流暂时受影响,但在外事秘书的岗位上,郭贤仍然坚持在学院教师、学生群体中不断传达各种国际交流的机会,积极投身至学院海外合作项目的落实工作中去。依托“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的平台,通过与国发院老师同事们积极配合,他落实了本学院的线上暑期学校筹备、留学深造咨询、国际比赛动员、国际插班生的日常管理、海外博士的空中授课组织、在线国际会议组织和主持等工作。

郭贤带队参加2021“点燃创新之火”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左二)

外事工作与个人发展会产生冲突吗?郭贤认为,参与国际交流工作进一步帮助他打磨科研成果、扩展科研思路。例如,他参与的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技术科学学院联合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中欧班列沿线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获得“2020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优先资助。作为带队老师,他还带领学生参加由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主办的2021“点燃创新之火”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获“最佳表现奖”。

青年学者深耕城市遥感

本科求学期间,郭贤表现优秀,成绩名列前茅,自2010年以中南大学专业第一名保送至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郭贤参加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一届年会作在线报告

十几年来,他聚焦高维地学时空数据的智能解译研究,研究兴趣涵盖遥感智能解译算法、城市遥感应用和数字孪生建模理论与技术等,已在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6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在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获得“PG电子英才”荣誉称号,获得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学生培养方面,郭贤针对地学研究的特色,制作了研究团队QA,按照团队研究方向和团队科研方式约定两个方面,对课题组资源进行整合,并不断由团队成员丰富、迭代。这种新型培养形式的探索,旨在不影响培养过程的前提下,为团队新老成员架设“纵云梯”,规范化学术习惯,将PG赏金女王爆分技巧-赏金女王爆分视频的时间用于培养研究兴趣、挖掘学术潜力,针对性地提升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感言

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师生双方发掘他们与生俱来的才干,不管它是什么;而工作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这些才干,使世界变得更好。从教四年来,这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是典籍列出的金规,但“做到”和“做好”之间横亘了一场和懒惰、骄傲、沮丧和焦虑等缺点和情绪有关的漫长战斗。长路漫漫,我们都在路上,需怀揣对教学的敬畏和对专业的信念,继续完善和提升。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