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故事

【PG电子故事】热爱运动 受益一生—— 记我校退休教师孙惠镐六十年如一日的运动经历

部门:学生工作部(处) 供稿:张梦遥 徐紫薇 秦立富 审核:黄尚荣 发布时间:2015-10-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初见孙惠镐老师,一身运动装束,虽已满头白发,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但依旧笑容满满,精神抖擞。面对这样一位健康乐观的老者,记者很难相信孙老师已是八十岁高龄,不由在心里感叹,大概每一个热爱运动的人,都是如此亲切、充满活力。

  1980年,孙老师来到PG电子,成为我校土木学院的一位专业课教师,主要教授混凝土结构课程。曾主编过十余本专业书籍。而在今年,孙老师共改编与编写专业书籍五本,有关于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孙老师不仅在专业领域上成果丰富,在生活方面,他还是一个资深的“运动迷”。

 

 

  孙老师的初次运动时间要追溯到1953年,那时他初入清华大学学习。“我上大学之前没参加过锻炼,对运动也没有概念。结果我大学的第一堂课是清华体育教学组的主任、中国体育界权威人士马约翰给我们讲运动的重要性,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很大。其次是学校领导重视,领导提出: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以及不等式:8-1〉8,意为:学习时间8小时减去1小时的运动锻炼时间,效果比8小时全部用来学习效果还要好。就这样,我对运动也算初有了解了。”提到清华大学,大概我们都觉得是一流大学,学习研究很重要,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为一流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好,身体素质也要加强,才能进行更好的进行学术研究。

  据孙老师回忆,那时学校的规矩是每天下午四点钟,全校学生全部到操场上锻炼,所有学习都停下来。刚开始同学们都不愿意参加,不得已学校采取用大喇叭广播和班干部督促的措施,强制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明显感觉身体素质有所加强,学校提出的不等式概念是成立的,也就养成习惯,更加愿意进行锻炼。

 

 

  当被记者问道,“您对当时学校提出的“8-1〉8”不等式运动锻炼的理念认可吗?您有什么体会?”

  孙老师说,“我开始也不能全部认可,可后来就觉得这个概念很是受用。我那会是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的工作比较多,我考试前复习的时间就少很多,身体素质加强了,我复习效率就提高了很多,学习上根本不耽误。有时候通宵的学习、工作之后,基本不会影响我第二天的生活。1958年,我毕业了,在清华任教19年,清华的老师没有十二点前睡觉的,学校整体学习氛围很浓,也影响我的个体发展,熬夜工作也没让我觉得疲惫。”

  大学时期调整的良好作息时间、培养的良好习惯,让孙老师受益颇深。学校里经常运动的老师和同学都很熟悉孙老师,也经常和他一起锻炼,相互切磋。一位建筑学院的同学说:“我经常能看着老师锻炼,家里的爷爷奶奶也快八十了,身体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可没有老师这么有精神、有活力!”

  六十多年间,孙老师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天六点前起床,基本不睡懒觉,下午四点多钟开始运动,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跑步加快走,再练练上肢力量,即使中间曾经受伤,他也没有停止锻炼。另外,2007年至2011年,孙老师每年都参加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10公里,并坚持跑完全程。六十年如一日,破坏一个习惯很简单,但保持一个习惯却很难。孙老师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自然是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好处。“运动能让我增强自信,干什么都有劲儿,我不惧怕困难,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克服困难。经常锻炼使我精力充沛,能够专注研究学问,更易出成果。总之,工作与运动是相通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孙老师顿了顿又挺了挺胸膛说道:“我现在买菜、做饭自己都可以完成,而且我不生病,都十几年没感冒了!”

  采访最后,孙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咱们学校啊,校田径队,篮球队成绩较好,但学校群众体育的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开展晨跑晚跑课间操挺好,不管形式怎么样,动总比不动强,学校不要求,同学们难免犯懒。”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要想身体好,就得有一定的运动量,这样促进血液循环,脑子才能更灵活。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建筑工程,同学们一定要踏踏实实认真学习,技术和能力一定要过硬,重视专业学习,国家大发展,什么专业都大有可为!”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