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供稿:建筑学院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4-06-04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将真实文物、古建遗产
与教学结合
打造身临其境课堂
她是同济大学博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学院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系主任
齐莹
教师档案
齐莹
副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系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建成遗产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大木官式建筑、建筑遗产保护、历史建筑保护更新设计。《建筑遗产》组稿编辑,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著作2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专业竞赛获奖10余项。
山西介休古村落、河北正定的唐宋寺庙、江苏南京紫金山、河南南阳明清古城……这是2023年一年之中历建专业本科高年级同学在齐莹带领下测绘调研踏足过的遗产地。北京本地的安徽会馆、白塔寺、十三陵,更是同学们熟稔的古迹。面对真实文物、关心遗产的具体问题,与教学相结合,是齐莹在自己课堂上一直贯彻的原则。
01实题实地 激发学生专业热情
齐莹是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一)、(二)》《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专题》《历史城市与城市保护专题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的主讲教师,这些课程主要面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大三大四学生讲授。
这几年来,她的设计及实习课程选题一直以真实的文物遗产为研究对象。齐莹积极调动一切资源,结合科研及学术活动跟各遗产地联络题目,在北京当地,题目从十三陵到中轴线国保单位及各历史文化街区;在京外,有正定隆兴寺、山西古村落等重要文保单位及历史村落。
这些真题和与众不同的风景,极大地提升了历建系同学的成就感和责任感,“那些图纸的各个部位我们都明确的知道尺寸大小和样貌,每个看似漂亮的图纸背后的艰辛就像是故事一样”。在现场深受触动的罗奕涛同学在实习日志里留下了散文一样的笔触。
02从心到手 打通专业技能链条
具体到单一课题,齐莹对具体课题的能力体系及最终需要实现的技能点有深入的了解和细腻的把控。从开题课件,到各节点把控,每每都提出清晰的说明和要求文件。细腻和认真,也是每学期学生评教中常出现的评价:“喜欢,很细致很认真”。她负责的研究生课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理论》从十几人的小教室,逐渐升级到了七十人的大班级。
在专业学习中,齐莹也非常强调小组合作中分工与融合的反复:每个人将自己负责部分要想通透,透彻到自己可以上手,也可以教给别人。在小组成员反复的相互交流传授中,实现各环节打穿。针对古建课题这种需要掌握严谨制式的题材,使得同学不惧于上手任何部分的任务。最后的成果也从技术图纸到数字模型、渲染、动画、实体模型,专业知识都不仅停留于纸面,而且以多种软件、多种形式呈现,在未来实习及工作时有有所准备。
丰富的成果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积蓄了职业势能。同学完成的模型出现在学院、学校展厅,进入北京规划展览馆,甚至走入了冬奥村,这都成为大家学习生涯中难忘的记忆。
03温柔守候 静待学生成长花开
温柔耐心是大多数同学对齐莹的第一印象,高标准和冷幽默是随着相处加深后的又一层感受。因材施教,给积极的学生充足的机会和打磨历练,给内向消极的同学足够的耐心陪伴和信任。作为非班主任的专任教师,她能够记住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对大家的性格特长都能说出一二,是她得到历建多届毕业生欣赏认可的最主要原因。
“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是成就感,希望同学们在我的课堂上获得成就感,从一些最小的作品和进步开始。”
从教感言
我是因为很喜欢优美的、恒久的设计作品才选择了建筑遗产这个方向,希望通过课堂的分享,让同学们也能感受到这种乐趣——美的乐趣和创作的乐趣。教学生涯为这种乐趣又增加了一个类型:即传承和灌溉花开的乐趣。感谢可爱的学生们也拓宽了我的人生体验。
编辑: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