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通识大讲堂总第三十七讲开讲】考古学视野下的建筑遗址复原

部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供稿:王思睿 审核:秦红岭 周坤朋 发布时间:2024-11-13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2024年11月10日,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通识大讲堂2024年秋季第四讲在西城校区顺利开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怡涛教授应邀作题为“考古学视野下的建筑遗址复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秦红岭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共有250余名师生参加。

徐怡涛教授在讲座中结合丰富的案例和研究成果,深入介绍了建筑遗址复原的研究方法与实践。他指出,建筑遗址复原的本质在于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和建筑学等多学科方法,活化历史场景、展示文明价值;其核心是通过整体性的建筑视角解读遗迹遗物,复原建筑的历史秩序,以提升田野考古的研究质量。建筑遗址复原的显著特点在于其科学性、多解性(不确定性)和展示性(高可读性)。他进一步介绍了复原研究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建筑等级秩序同构性原理和主体建筑明间最大原理,前者基于古代建筑等级的整体和谐,认为建筑格局、体量、装饰等方面均呈现出等级一致性;后者则指出主体建筑的中心开间为最大值,以此定位中轴线与建筑群结构,从而为建筑复原提供清晰的逻辑依据。徐教授还介绍了建筑遗址复原的基本流程,强调了突出史料辨析、可信度分析以及与田野考古结合的重要性。他还展示了太子城遗址、广州南汉王宫遗址等具体项目的复原过程与成果。这些内容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建筑遗址复原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讲座尾声,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建筑舆图解读、古建筑复原技术、建筑规划的前瞻性等问题与徐怡涛教授展开热烈互动。徐教授耐心解答,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的学术见解和启发。

最后,秦红岭院长归纳总结了本次讲座的重点和基本内容。她指出徐怡涛教授讲授的“建筑遗址复原”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水准的学术分享,强调了建筑考古在推进中华文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让同学们对建筑考古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大家怎么去了解建筑价值,诠释中华文物灿烂的文明成就和优秀的文化成果,最后,希望同学们用心学习学好建筑学,加强历史学素养和考古学素养,为未来建筑设计奠定基础。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