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青春榜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越:快乐科研,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使命

部门: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供稿:秦岭 牛琼 摄影:土木新宣 审核:车晶波 解琳琳 发布时间:2022-08-1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近日,我校土木学院2018级研究生陈越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是2020年北京市唯一一位获评的高校学生,也是我校团员青年首次获此殊荣。他回顾自己在北PG电子从大一到研二的6年,用导师李爱群教授的一句话概括:快乐学习,快乐科研,快乐生活,对自己的生活透着笃定。这种“生机勃勃”,在“逃避”等诸如此类小确丧行为成为热潮准则的当下,尤其显得稀缺和珍贵。

——————前言

从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到“科创杯”全国BIM大赛,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他建立了国内首个应县木塔(世界最高木塔)精细BIM模型,参与完成首个足尺斗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20项。

他就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土木学院研181班陈越。

快乐学习,习惯悄然养成

陈越与土木工程专业的情缘可以追溯到他的家庭。当他还是一名幼儿的时候,就经常看到父亲在建筑图纸上画图,这使他对建筑工程心向往之。中学时期,当别的孩子还在亦步亦趋,对未来充满迷茫时,他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立志做一名建筑工程师。高考前志愿填报,他了解了所有的建筑专业院校,最终将目标锁定到我校。就像一种传承,土木工程专业成为了他的首选。

科技竞赛是学业能力的一种检验。设计思路、计算分析、软件运用这些只有大三年级学生才会接触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就像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作为大一的学生,陈越拥有好学生最基础的本能:不会的东西可以学,越是优秀和聪明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强,他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陈越与同学组建团队,迎难而上,先从最基础的软件部分学起,历经2个月练习软件得心应手;拿到比赛赛题后,他们前前后后一共做了10个竹质发电塔模型,耗费200多个小时,每一种模型都经过他们反复的验证,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一种设计,再不断打磨。在组员锲而不舍的钻研下,他们制作出承重能力强、重量40余克的模型,成功击败了校选的20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北京结赛。这是我校第一次由一年级的学生组建代表队。

e15531dc4cf240e78ece2e0cec99b26f.jpgde57cab0434b4352a7a22af1a94d6c45.png

图1 第四届、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比赛之后,陈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是获得了专业学习的自信。他钟情于以科技创新竞赛促进自己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Revit、SAP2000、盈建科等软件,再从三维建模,到二维的施工图、配筋图,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下来,他软件运用的各项技巧和熟练程度得到质的飞跃。他把大部分计算工作则交给了软件,通过结构设计概念预估合理计算结果趋势,当计算结果与自己预估偏差过大时,通过概念把控,追根溯源,结合理论知识来分析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些经验为他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找到了纯粹的快乐。

升入三年级后,陈越担任土木学院科技协会副主席,开始转向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管理能力。他身先士卒,带动各个年级的同学去参加比赛,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对于一些老生常谈的疑问,诸如知识的储备不够,学的专业方向不对口等,陈越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不尝试就什么也得不到”。在学弟学妹们准备竞赛的过程中,陈越有问必答,知无不言,看见大家高兴积极的样子,他自己也非常开心。

快乐科研,找到事业愿景

师从李爱群教授后,陈越更加清晰地制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年四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这引发广大建筑行业者对我国古木建筑保护的思考,李爱群教授团队长期协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梳理应县木塔现状信息,在导师带领下,他与测绘学院蒋永慧等团队骨干成员协同多学科多专业同学用所学守护民族共同记忆,助力古木建筑遗产“应县木塔”数字化保护,精准完成实验数据分析,努力攻克数值模拟难题。

应县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从外观上来看共有五层,但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际为九层。由于对古建专业知识积累不深,他初次搭建颠倒了暗层和明层的位置关系,只好重新来过,正是在全力以赴的过程中,模型搭建的每一步成了电影里缓慢的长镜头,有了崭新的意义,他也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能量感到自豪。这同时让他认识到:动手做之前要沉下来思考大方向是不是正确,扎扎实实地储备知识,建构起理论知识体系,再进行深入研究。最终陈越协同团队成功建立国内首个应县木塔精细BIM模型,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参与完成首个足尺斗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首都挑战杯特等奖等奖项。

676baa674bce4c0ebc8bffade0c3734f.png

图2 应县木塔模型与试验工作照

2020年的大年初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校接到紧急任务,需要对武汉雷神山医院的排风系统展开应急科研攻关。陈越和2018届毕业生杨参天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在团队解琳琳老师的带领下与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许镇副教授组建联合团队开展技术攻关,重点研发了临时医院院区建模模块。解决了排风方案的确定难题,成功保障医院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其攻关成果在雷神山医院及北京小汤山医院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回忆这段疫情的经历,整个分析过程从拿到设计图纸到完成计算报告,一共用时约6个多小时,满足了疫情防控关键基础设施的高效设计需求。陈越说,分析过程中由于模型体量较大,采取了分区建模的解决办法,不仅提高效率,而且方便检查,减少人工工作量。能够在疫情面前快速、高效地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发挥创新优势和学术专长,这得益于其先前参加了导师李爱群教授组建的多学科协同的工程抗震防灾团队,团队在北京医管中心和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一直从事医疗建筑抗震性能评估与提升,积累了经验,他鼓励同学们提前规划,适当做一些准备,寻找自己向往且适合的道路。

943d5470894845a9ae386d148b4c44c9.png

图3 雷神山医院气体扩散模拟

快乐生活,与朋友同行

生活中,陈越结交了很多好友,本科毕业后他们有的去了同济大学、山东大学读硕士、有的在东南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攻读博士,他们的优秀也同样激励着陈越努力向前,与他们虽然相隔千里,甚至所研究领域完全不同,但他们仍然会共同讨论科研问题,互相启发思路。

去年十月,陈越主动报名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服务,作为队形调整志愿者,是庆祝大会上群众游行方阵参考的最精准的刻度尺,实现了5秒内完成位置调换,迎来一个个方阵,送走一个个方阵,保障了36个的群众游行方阵的节奏统一,用自己实际行动为国庆献礼,向祖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回想起从八月开始,凌晨2点的星光伴随我们集结,酷热的骄阳陪伴他们训练,“祖国万岁,PG电子加油!”的口号响彻训练场,大会前他们每个人都有着96个小时的辛勤与汗水,活动结束后来不及睡觉,几个人围坐又把国庆直播回放了好几遍。陈越是幸运的,是离游行队伍最近的志愿者,“这一次我和我的祖国如此之近,我看到了习近平掷地有声的演讲、中国军人的气魄,国防科技的强大,游行队伍的喜悦……我更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共同营造的中国梦!”

14863decc1a041929547979b716972fa.jpg2feaadd42ff44b4ca0c8032a0aebaa4e.png

图4 时任科协成员合影                             图5 国庆志愿活动合影

能用专业知识守护传统文化,为打赢疫情攻坚战提供科研支撑,陈越用行动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期望。像陈越这样的年轻科研工作者,遭遇的困难从来都不会少,但他们有韧性,也有意愿和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这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总是勇往直前。就像一辆历久弥新的战车,用创新作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心中所向,持之以恒。

编辑:李守玉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