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喜报!我校三位教师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部门:校工会 供稿:梁凯 审核:王震远 聂跃梅 李红 秦立富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且看今朝风采处,半边天际耀红花。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授予丁乔等600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授予北京日报社科教卫新闻部等300个单位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今年我校在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奖项上收获满满,经不同组织推荐的三位教师同时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她们分别是由市妇联有关女性团体提名推荐的建筑学院欧阳文教授、民进北京市委提名推荐的建筑学院高晓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提名推荐的环能学院李海燕教授。她们是时代的书写人,是追梦的奋斗者,她们勇立时代潮头,绽放时代风采,她们为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勇攀高峰。让我们一起致敬巾帼榜样、争做新时代先锋。

凝聚巾帼力量,推动时代发展。北京市三八奖项每五年评选一次,“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是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首都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授予的荣誉称号。

巾帼绽芳华,奋进新时代。近年来,我校广大女教职工积极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事业,奋发进取,勤勉笃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力量和担当。此次荣誉的获得将继续激励我校女教职工争做新时代巾帼英雄,奋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希望全校师生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为榜样,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扎根京华大地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贡献力量。

欧阳文,无党派人士,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建筑大学“躬耕教坛育人奖”-卓越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案奖;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负责人),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工科B组);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第二名(优秀指导教师),“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学十二大”红色专项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1-2023连续获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

坚守教学一线,育人成果丰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30年一线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必所成,“学”必所获。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建筑学专指委“优秀教案奖”等奖项30余项;指导学生获UI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第二名等国内外学科/设计竞赛奖项50余项;获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

强化改革创新,建成一流专业:负责建筑学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模式,强化专业内涵及团队建设。获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专业评估连续获得优秀;“建筑设计”育人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注重科技攻关,服务重大需求:致力于城乡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领域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和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8 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10余项科技类奖项。近年来,聚焦城市更新,创造有温度的城市环境,连续获“优秀责任规划师”;同时聚焦北京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获得“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

依托平台优势,扩大社会影响: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理事和中国建筑学会居住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社会兼职,积极参与和配合开展咨询服务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2024年带领团队成功承办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学术年会,既展示了女建筑师群体的专业实力与卓越才华,又彰显了她们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

高晓路,民进会员,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规划学科负责人,荣获民进中央全国履职能力先进个人、北京市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得者,中国地理科学十大进展获得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人口和城镇化、住房和社区建设、城市安全韧性、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等研究,发表论文140多篇,培养硕博研究生28人。主持“水库外迁移民属地融合过程和机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北京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重大项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改革研究”。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次。专著《中国城市问题》作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创新”的主要支撑成果获中国地理科学十大进展。融思政、科研于人才培育中,近两年内指导研究生获得国际奖1项、全国奖2项、省部级奖1项。近五年提交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59份,28份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单位采用。

立德树人、精研业务。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人口和城镇化、住房和社区建设、城市安全韧性、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等研究,发表论文140多篇。主持“水库外迁移民属地融合过程和机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次。融思政、科研于人才培育中,近两年内指导研究生获得国际奖1项、全国奖2项、省部级奖1项。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近五年提交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59份,28份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单位采用。《关于加强极端强降雨防范应对 提升洪涝灾害抵御能力的建议》获得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立足“五大安全”国家战略,推动东北地区更高水平开放的建议》转化为全国政协党派提案;多次荣获民进中央(2015,2020)和民进北京市(2023,2024)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服务社会,示范带动。带领师生为退休老科学家和周边人群提供助老服务。23.7特大洪水灾害,带领师生团队积极投身门头沟山区灾后重建工作,科学研判深山区综合服务中心配置,支撑山区乡镇应急演练预案编制,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海燕,中共党员,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处处长。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青年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牵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科研奖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教学成果奖。

倾心人才培养,严谨笃学,悉心育才。关爱学生,以研促教、以研育人、以研造才。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二等奖等6项奖励。指导硕博士生60余人,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完成教育部主题案例项目,4篇案例收入教育部案例库。

潜心科学研究,创新攻关,勇挑重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她带领团队围绕城市雨水生态安全利用方向攻关,获教学科研奖励13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专项、社会服务课题等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3项(转化实施8项)。

全心带领团队,凝心聚力,共创佳绩。带领团队获首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团队等荣誉;带领国家级水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教学实验室、五年评估获评优秀及全国优秀案例。

热心科普工作,弘扬科学,服务社会。建设特色教育资源库,出版科普图书2部,其中1部获住房城乡建设优秀科普作品奖,编演首都优秀科普剧目1部。组织团队深入社区、中小学,开展城市环境与雨水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主讲“冬奥中的绿科技”思政课,为冬奥志愿者加油鼓劲儿,影响超20000人次。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