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供稿:李佳婧 孙春杰 张溢铄 林文洁 审核:何立新 郝晓赛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2025年3月1日,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八届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开题活动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学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适老性建筑的发展与未来。本次会议以“历史、健康、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适老性建筑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参会人员合影
大会现场
开幕式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穆钧主持,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德成分别发表致辞,表达对大会成功举办的支持和祝愿。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穆钧主持大会开幕式
原国家建设部部长 汪光焘致辞
汪光焘部长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适老建筑和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应加快推进社保住宅建筑、家庭适老化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同时,他提出要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强要素保障,以科技创新提升老年人居住品质,助力幸福晚年。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 修龙致辞
修龙理事长指出,适老建筑成为行业发展的时代命题,要传承中华营造智慧,推动历史与现代融合,创新物业加养老、医养结合等模式,构建全民友好社会。修龙理事长提出应注重技术革新与精细化设计,从功能满足升华为幸福赋能,以健康为核心驱动适老建筑高质量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 张大玉致辞
张大玉校长指出,深度老龄化社会对适老建筑提出更高要求,北京建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耕适老性建筑研究与人才培养。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全国适老化设计大赛等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未来将继续聚焦老年人需求,探索新理念、新技术,为完善适老建筑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李德成致辞
李德成秘书长表示,适老性建筑在提升老年人福祉、构建友好社会中作用显著,专委会致力于学术交流与行业标准建设。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建筑适应性,推动适老社区建设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同时,要深化行业协作,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多层级专业梯队,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李存东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陈朝晖副校长、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专委会单昶主任委员亦莅临本次大会。
李存东秘书长、陈朝晖副校长、单昶主任委员莅临大会
开幕仪式之后,9位演讲嘉宾奉献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上午与下午的学术报告分别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卫大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倩教授主持。
卫大可教授、张倩教授主持上下午场学术报告
吴玉韶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意见中的四大任务进行了深入阐释,包括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三方协同机制和强化五项要素保障。
周静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周静敏教授以《既有住宅装配式装修改造设计要点》为题,以上海住宅适老化改造试点为例,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造理念下,以居住者需求为主导的改造过程与改造成果。
林文洁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文洁教授以《老年人健康服务设施与国际趋势》为题,基于对北京核心区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合理规划布局与空间配置的建议,并详细介绍了国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最新优秀案例。
青山周平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青山周平先生以《打破常规·设计改变生活》为题,结合多个事务所设计项目,探讨了人工智能影响下设计模式的转变,提出了 “材料、人、自然、逻辑”平等的设计理念。
金清源上海志贺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上海志贺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金清源先生以《共建共享、复合创新-康养项目新模式设计》为题,从椿萱茂和园项目创新的CLRC模式出发,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助力实现长者自治、社区共建、内外共享的社区环境,促进长者的健康、社交与自我价值实现。
曹薇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曹薇以《自在养老模式探讨》为题,通过适老化改造实践案例提出了从精装化到适配化、从普适性到个性化、从功能性到生活化、从生理性到情感化四个自在养老维度。
王崇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规划所所长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规划所所长王崇烈以《北京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自2021年《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以来,北京市遴选出的多个涵盖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李煜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建筑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建筑技术学院副院长李煜教授以《智能健康住区评价与设计》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智能健康住区评价与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AI技术助力社区空间的健康效能提升。
张玲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玲副教授以《适老宜居环境的人因设计探索与教学实践》为题,介绍了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学生如何通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ADL)的分辨、检测、分类、跟踪、识别,结合智能化技术构建创新的适老化人因场景。
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环节以《适老化空间与产品的需求与应用》为题,由北京建筑大学李佳婧老师主持,邀请了康语轩老年公寓创始人金恩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高羚耀、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总监王旭、河北鸿翔集团京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晓明、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董事长周刚毅。五位嘉宾从专业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康养社区的空间与运营、认知症照护的特殊需求与应用、改造类项目中卫浴的设计难点与应对、智慧化适老空间与产品的创新应用等四个议题。会议最后,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德成致谢并总结发言。
与会嘉宾参观适老产品展、第七届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并进行了友好交流。与此同时,第八届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开题也在林文洁教授的主持下有序展开。
林文洁老师主持2025年第八届“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开题仪式,向各校师生介绍了“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的举办历史和往届题目,并对本次毕业设计题目“历史·健康·未来:重塑老城街区生活的康养综合体设计”的设定初衷及设计目标进行了阐释,鼓励同学们在文化传承与高品质生活空间营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林文洁老师主持2025年第八届“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开题仪式
侯晓蕾老师以《花园城市视角下北京南中轴线沿线街区与社区公共空间探索——以天坛片区为例》为题,剖析了北京的花园城市基础与绿色空间结构,介绍了北京南中轴沿线街区及社区公共空间,并对天坛片区的历史建筑、关键节点、上位规划要求及发展愿景进行了阐述,使同学们对该片区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侯晓蕾 天坛街道责任规划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甘振坤老师结合自身担任责任规划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可持续营造、公共空间精细化治理、社区参与决策等切实可行策略,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天桥片区在人居品质提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及地域文化创新表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同学们在小微空间更新、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予以启发。
甘振坤 天桥街道责任规划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3月2日,项目调研活动分为两组,分别调研了康语轩(孙河)老年公寓和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以及大家的家•北京阜成城心社区和康语轩科豪(房山)老年公寓,并同步在调研现场开展了8场次学术交流活动。设施参观结束后,师生对设计题目基地内的既有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
师生在大家的家•北京阜成城心社区合影
师生调研康语轩科豪(房山)老年公寓
师生在设计基地既有建筑天鼎218合影
本次会议促进了适老行业的思想交流、经验分享和共识达成,推动了我国适老行业合作、创新与发展。期待各校师生对历史街区下高品质康养生活空间的创新设计成果,为首都适老健康宜居环境建设贡献新思路。
编辑: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