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供稿:王美 摄影:王美 审核:王万鹏,周理安 发布时间:2024-11-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11月19日上午,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建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成果获奖,其中获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4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奖1项。学校牵头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居市属高校首位,全市高校第3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览表
矢志坚守科研初心,自觉履行使命担当。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建立全链条科研组织模式,构建学校引导支持、学院协同组织、团队齐心协力、人才主动担当的“四级联动”管理新机制,持续巩固特色优势,深化开放融合,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能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据悉,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颁发215项(人),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146项,突出贡献中关村奖2人、杰出青年中关村奖8人,国际合作中关村奖9人。
学校牵头获奖成果简介
复杂工况下机械系统故障特征提取及预示理论与方法
项目针对强噪声工况下机械系统微弱故障特征准确提取、多重与复合故障并发工况下同步分频解耦、时变工况下故障高精度预示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了复杂工况下机械系统故障特征提取及预示理论与方法,在机械故障诊断领域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丰富和发展了机械系统故障特征提取新理论和新方法。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东风柳汽等知名企业,解决了复杂工况下各类高端装备的故障特征提取与预示难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低成本高耐久道路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攻克了改性剂与沥青相容性差、分散均匀性难控制,沥青与集料界面黏附弱、混合料路用性能难平衡,以及混合料性能劣化机制不明、材料特性与结构设计相脱节三大技术瓶颈难题。成功研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耐久道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将煤液化残渣高质量地应用于道路工程中,实现了煤基固废材料的高效循环利用,拓宽了道路材料来源,缓解了交通行业资源紧缺问题。成果不仅为煤制油技术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更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多模式交通运行状态实时预测与智能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面向道路、公交、轨道、行人、非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模式,依托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实现了4项技术创新:多源大数据驱动的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实时获取与预测技术、基于动态需求的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组织优化与仿真评价技术、综合交通枢纽行人仿真和安全疏散技术、基于虚拟现实和模拟驾驶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北京市交通需求调控、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科学交通组织优化与仿真、冬奥和城市副中心交通保障等工作,并推广国内10余个省市,保障了冬奥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服务,提升了交通安全和运营管理水平,缓解了交通拥挤,推动了智能交通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水体返黑返臭精准诊断与多界面协同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围绕黑臭水体治理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市水体返黑返臭治理技术需求,明确水体黑臭转化阈值,首次揭示了水体致黑致臭机制,研发了基于“望闻问切”的水体返黑返臭特征预警指标筛选和识别技术,创新性的提出针对水陆、泥水、气水三大界面的“拦-控-治”多界面协同修复技术体系,突破了多介质透水生态驳岸、泥水界面微生物定向呼吸调控等关键技术,在雨污水高效调蓄-快速净化与新增底泥原位高效减量化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实现了雨后快速恢复水质,稳定水体生境,为实现黑臭水体的长治久清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移动多谱段探测雷达研发与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针对城市全空间数据获取与挖掘的系统性科学问题,以实现高精度全空间数据的一体化获取与智能检测为目标,构建了时空协同的移动多谱段探测雷达系统,首创了移动激光雷达与探地雷达的融合技术体系;建立了地上多源数据智能精细化识别方法体系,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地上全方位环境感知;提出了三维探地雷达地下回波图像的病害体智能解译方法,首创了结合点云的探地影像精细化自动识别方法,破解了地上地下高精度空间信息一体化获取的技术瓶颈,成果达到“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为城市体检、精细化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大型文化遗产多维动态信息留取表达与活化利用
项目聚焦于大型文化遗产多维价值认知方法、大型文化遗产多层级留存与提取技术、大型文化遗产智能化虚拟修复技术和大型文化遗产高保真复制与展示技术,构建了大型文化遗产多维动态信息留取及活化利用方法和技术体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大数据云平台与虚拟修复系统,实现了文物修复的方案设计、过程支撑和效果评价,并有效支撑展示利用。成果应用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冈石窟、大足石刻等50余项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