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群贤毕至梳往绩,同心逐梦谱新篇 北京建筑大学古桥研究院2024年年会顺利召开

部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供稿:贾建昊 王锐英 焦驰宇 摄影:孙奕明 李天泽 旦增索朗 王康顺 韩建棒 审核:王万鹏 车晶波 发布时间:2025-01-0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古桥研究院2024年年会在大兴校区四合院会议室隆重举行。校长张大玉出席会议,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茅玉麟,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绪利,北京建筑大学首席教授、原副校长李爱群,古桥研究院资深顾问、北京建筑大学荣休教师夏树林教授,北京公路学会理事长陈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包琦玮,北京市交通委原总工程师侯晓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大兴公路分局原局长黄建强,北京逸群工程咨询公司原董事长李英平,新兴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志,北京市政总院道路交通分院党委书记张恺,北京市政总院道路交通分院副总工程师张连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遗产预防保护部主任张涛,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公司副经理沈健,北京华创竣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学,北京华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以及重大平台处、土木学院、测绘学院等相关负责同志,科发院、北PG电子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道桥专业教师和古桥研究院其他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众多在古桥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古桥研究发展大计。本次会议由古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北PG电子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王玮主持。

会议现场

张大玉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古桥研究院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进行了回顾。他表示,北京古桥作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价值,但当前古桥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北PG电子长期投身古桥研究保护,自1978年起便参与相关工作,2015年成立古桥研究院,2022年获批重要研究中心(北京古桥研究中心)。多年来众多专业教师围绕多座代表性古桥开展工作,贡献突出。同时,他指出,古桥研究院师生要抓住本次契机,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整合优势资源,针对古桥保护的共性及突出问题,开展多维度研究,持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紧密结合科研与科普工作,为古桥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北建大力量。

张大玉校长致辞

茅玉麟理事长回顾了古桥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她提到,早在1978年编撰《中国古桥技术史》时起,茅以升先生便开始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几位老先生开启合作,双方积累了深厚的友谊。2015年,她见证了古桥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多年来,研究院成绩卓著,已成为基金会的分中心和北方地区古桥研究的中坚力量。她着重强调,古桥研究院应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古桥保护经验,服务于北京及全国古桥保护与文化传承事业;进一步加强与文物、交通部门的紧密联系,积极支持北京地区文物、桥梁的保护修缮工作,发挥师范表率作用,做出更具影响力的成绩;加大科普交流力度,努力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科研机构。

茅玉麟理事长讲话

周绪利巡视员指出,古桥是交通领域的璀璨明珠,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交通委一直致力于推动交通发展,与北PG电子及古桥研究院合作紧密,成果丰硕,如万宁桥修缮、北京桥梁博物馆筹建前期展览及北京桥梁设计大赛的协作,这些合作深化了古桥文化的传承与技术创新。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同时期待古桥研究院以古桥为纽带,“横跨古今、联通未来”、“横跨险阻、直抵平安”,开拓创新,传承文化。

周绪利巡视员讲话

古桥研究院王锐英教授阐述了古桥研究在文化传承与现代桥梁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我校古桥研究院于2015年成立,自王健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夏树林教授任首任总工程师、龙佩恒教授继任第二任院长以来,至今已近10载。多年来研究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位领导、专家、校友及同仁的帮助及努力,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锐英教授介绍相关情况

古桥研究院院长焦驰宇教授就研究院的整体情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重点介绍了在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方面,古桥研究院组织收集北京桥梁资料,开展莆田宁海桥、赵州桥桥梁文化博物馆调研等,主编参编多部专著;在古建材料修缮新技术领域,参与门头沟水闸旧桥修缮工作,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在结构及基础安全评估中,利用“多技术融合方法”开展万宁桥及赵州桥性能评估工作,培养多位研究生;在健康监测及数字化保护方面,研发万宁桥修缮保护BIM平台;在文化传承与科普方面,团队开展科普活动并搭建“北京桥梁线上博物馆”,参与赵州桥桥梁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及研究工作,制作科普模型服务青少年研学。多年来团队共同努力,成果丰硕。

古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北PG电子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李维就古桥保护与文旅结合的新思路、科普教育与古桥保护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发言。

古桥研究院院长焦驰宇汇报工作情况             古桥研究院副院长李维发言

张大玉校长为古桥研究院咨询委员会成员茅玉麟、周绪利、李爱群、陈贺、包琦玮、侯晓明、李英平、夏树林、王健、王锐英、龙佩恒等专家颁发了证书,彰显了学校对古桥研究智库团队的高度重视与认可。随后,重大平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万鹏及土木学院党委书记车晶波也分别为特聘研究员黄建强、张洪志、张恺、张连普、张涛、沈健、韩文学、张良以及研究员刘祥磊、邓扬、董军、郭明、王少钦、吴宜峰、胡梦涵、李金鑫、李旭阳颁发证书,进一步鼓励青年人壮大古桥研究团队力量。

校长张大玉为古桥研究院咨询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

重大平台建设管理处王万鹏处长为特聘研究员颁发证书

土木学院党委书记车晶波为研究员颁发聘书

在研讨环节,古桥研究院资深顾问、我校荣休教授夏树林,特聘北京市政总院教授级高工张恺,以及我校青年研究员代表胡梦涵副教授依次发言。他们分别代表着老、中、青三代学者的独特视角,各自分享了多年来在古桥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宝贵经验,也贡献了宝贵智慧与创新方法。

夏树林提到,1978年他接受茅以升先生关于编制《中国桥梁技术史》的委托,开展了对赵州桥的基础勘察工作,详细探明了赵州桥的基础形式、绘制了地勘剖面图、勘查了地基承载力,首次系统性、科学性地从基础角度解释了赵州桥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茅老评价:“这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对安济桥进行了实地考察,为前所未有的壮举,在我国桥梁史上是值得纪念的。对于考察报告我认为是一项科研成果”。

古桥研究院资深顾问夏树林教授发言

校外特聘研究员代表张恺发言      本校研究员代表胡梦涵发言

参会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围绕古桥研究的技术创新、文化传播、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我校道桥专业77级校友、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包琦玮表示,她为前辈的古桥研究成果及我校的发展深感自豪,愿意为研究院贡献力量,期待能够将古桥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同时祝愿母校的道桥事业蒸蒸日上。北京公路学会理事长陈贺提出,可以考虑将相关成果转化为教材,推广至大专院校作为选修课程,使学生受到古桥文化艺术的熏陶,助力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同时推动国家文保事业的发展。北京市交通委原总工程师侯晓明认为,古桥是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面临挑战,但可在文创、科普等文化传承方面进行拓展。北京逸群工程咨询公司原董事长李英平表示公司多年来与学校深度合作,在与时共俱进、科技领先与专业融合几方面成果显著,祝愿在双方在科技进步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继续不断突破,为古桥的保护贡献力量。新兴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志分享了个人工作与古桥研究的经历,介绍了企业在桥梁建设与养护方面的工作情况,希望能够持续与古桥研究院合作,共同为桥梁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土木学院党委车晶波书记及重大平台建设管理处王万鹏处长,代表学院与学校管理层相继发言。他们充分肯定了古桥研究院取得的丰硕业绩,并强调古桥研究的重要意义。两位领导表示将持续助力古桥研究院向高质量、高级别迈进,并对古桥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此次年会,不仅是一场智慧的盛宴,更是对北PG电子古桥研究院过往探索与成就的全方位梳理,以及对未来发展蓝图的精准描绘。会上,众多领导与专家的精彩发言,揭示了古桥研究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探索,以及在文化传承方面所承载的厚重使命与独特价值。展望未来,古桥研究院将依托各方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魄力,深化古桥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持续践行创新精神,拓宽合作路径,与各界同仁携手并进,为中国古桥事业的蓬勃兴盛添砖加瓦,为国家的文物保护事业及文化传承大业贡献北建大的独特力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