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教务处 供稿:杨明潇 化凤芳 摄影:伊子豪 杨明潇 陈岳洋 审核: 许鹰 汪长征 发布时间:2025-03-2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2025年3月22-23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我校与高教学会工程训练研究分会、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工商大学联合承办的北京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级选拔赛在我校大兴校区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设置新能源车赛道、“智能+”赛道、虚拟仿真赛道、工程创客赛道等4个赛道11个赛项,我校承办温差电动车、智能物流搬运、工程场景数字化和工程文化4项比赛,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4所高校的205支队伍在我校参加比赛。
开幕式
开幕式于上午8时30分在大兴校区体育馆举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副处长王佳琦,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红兵,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组委会巡视员、西南交通大学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李柏林,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李卫国,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吴波,北京工程训练研究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党总支书记汤彬,北京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程训练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付铁,北京市大兴区少年宫主任、大兴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主任薛杰,北京建筑大学团委书记康健等专家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开幕式由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许鹰主持。
陈红兵向莅临竞赛的专家、评委以及兄弟院校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介绍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办学成果。他表示,学校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指出,学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勇于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将继续打造高水平智能建造工程训练平台,进一步强化工程训练内涵建设,优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开放共享。他希望,广大参赛学子以工训大赛为契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王佳琦高度肯定了工创大赛对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他指出,北京市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首善标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他强调,工创大赛是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首都乃至全国输送高素质创新型新质人才。他希望,广大参赛师生弘扬工匠精神,在挑战中锤炼意志,在合作中拓宽视野,以“敢闯敢试”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探索未知领域、突破技术瓶颈,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付铁代表组委会介绍大赛情况,他表示,工程训练研究分会将继续推动工程训练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首都培养PG赏金女王爆分技巧-赏金女王爆分视频具有实战能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贡献力量。他期待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智慧与汗水展现中国大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齐海涛、北京建筑大学学生代表杨迪分别代表裁判和参赛选手宣誓。
开幕式结束后,各参赛队伍迅速投入紧张的比赛环节。
比赛环节
本届大赛以“交叉融合 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 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致力于培养能够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未来工程师人才,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建设需求。大赛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工程创新赛事为目标,将红军长征、教育强国、工匠精神等融入赛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与专业相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与人文相融通。通过构建面向工程实际、服务社会需求、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培养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卓越工程技术后备力量,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
今年,赛事组委会安排了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特色企业参与成果展示。学校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开展新能源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共建,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光伏组件检测实操设备等装备,实现学校与头部企业资源共享。学校将与企业联合开设优质校企课程,共建场景化实践教学应用新基地,面向企业项目技术需求设立专项“揭榜挂帅”赛道,构建新能源产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和北京高教学会工程训练研究分会重视大中小衔接促进科教融合,邀请大兴区少年宫、北PG电子附中、附小等学校展示中小学生作品。100余名师生应邀实地观摩比赛,近距离接触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大学生创新成果,感受科技的魅力。通过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为青少年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为未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圆满落幕
3月23日,历时两天的北京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级选拔赛圆满落下帷幕。北京工程训练研究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党总支书记汤彬,北京工程训练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齐海涛,北京工程训练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化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李方俊等出席闭幕式,北京建筑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汪长征主持闭幕式。
李方俊对比赛进行总结,对比赛规模的扩大和比赛质量的提升给予了高度肯定,对比赛的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温差电动车、智能物流搬运、工程场景数字化和工程文化4个赛项的比赛情况逐一点评。北京交通大学宋志坤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康存峰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李端玲教授、清华大学程钢教授分别宣读了4个赛项的获奖推荐名单。
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在竞赛专家裁判组严谨认真的评审下,北京建筑大学赛区温差车赛项评出特等奖16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2项,智能物流搬运赛项评出特等奖20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7项,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评出特等奖1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工程文化赛项评出特等奖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组委会将依据竞赛结果,报北京市教委审批。
编辑:陈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