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智能建造引领“好房子”新时代 中国建设报专访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徐跃家

部门: 供稿:徐跃家 审核:何立新 杨举 发布时间:2025-03-0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中国建设报讯 2025年3月3日,《中国建设报》第8809期第3版报道,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目标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徐跃家接受《中国建设报》专访,系统阐释“好房子”以人为本、全周期考量的核心内涵,并从技术革新与行业转型角度解析智能建造赋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未来趋势。

新闻“汇”客厅直播现场©张鑫浩

专访的第一个话题围绕“好房子”的核心:“以人为本,全周期考量”展开,徐跃家指出,"好房子"应兼顾个性需求与共性特征,在环境设施、建筑功能、空间布局及运维管理四大维度构建标准化体系。具体而言,需实现外观协调与生活便利相统一,强化建筑耐久性、全龄友好性和健康舒适度,注重空间灵活性与未来适应性,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动态优化资源配置,以科学决策支持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居住需求。

专访的第二个话题谈及智能建造,徐跃家认为,智能建造可划分为"智能"与"建造"两大方向:前者依托人工智能实现建造流程自动化,后者通过工艺革新和机器人替代高危工种推动产业升级。该技术具备三大核心优势——解放劳动力、提升作业效率及保障工程质量,目前我国已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数字化转型正深度重构建筑产业链。

专访的第三个话题以前沿技术:“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为主题,徐跃家提及未来智能建造领域将聚焦两大技术突破:建筑大语言模型通过生成设计、优化方案与供应链协同,实现从需求输入到施工落地的全流程智能化,有望引发行业根本性变革;具身智能机器人则面向城市更新复杂场景,通过拟人化与自适应技术提升灵活作业能力,将成为存量时代建筑运维的核心支撑。

专访现场直播画面©张鑫浩

专访的第四个话题谈到数字技术与全生命周期之间的联系,徐跃家表示,数字技术是贯穿"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的核心纽带——BIM技术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协同,AI算法与智能系统则在运维阶段优化节能策略、实时监测安全隐患;他指出设计端的数字化是源头,若前期未通过数据驱动科学规划,将导致后期系统性改造的高昂成本。

基于数字孪生的项目低碳运营技术©张鑫浩

专访的尾声,徐跃家对本次专访进行了总结:“政策协同、经济可行性、劳动力转型与科技进步是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四大核心要素,随着城市化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智能建造技术将成为弥补人力短缺、提升建筑品质的核心手段,通过重塑建筑生成方式助力行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未来转型,实现从"安居"到"宜居"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第8809期第3版整版刊发·新闻“汇”客厅·特别报道)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