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供稿:程希 审核:冯宏岳 发布时间:2025-04-24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高校落地实践,搭建高校协同育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共享平台,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领队会4月17日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召开。会议由北京教育委员会指导、北京建筑大学主办,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具体承办,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21所高校的20余位赛事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前,在环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强陪同下,与会代表们依次参观了我校图书馆、校史馆和城市水环境分析研究中心等。
在座谈交流环节,环能学院党委书记冯宏岳代表北京建筑大学和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致欢迎辞,对各兄弟院校领队老师的莅临表示欢迎,对各高校长期以来对赛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结合学校、学院发展历程,冯宏岳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院专业和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特色工作,希望各与会高校师生能够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交流工作经验,为进一步优化竞赛流程、创新工作机制进言献策;依托竞赛,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为青年师生搭建平台。
随后,孙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回顾了历届节能减排大赛的盛况,并对第七届赛事相关工作安排做了解释说明。
据悉,第七届节能减排大赛共计收到来自32所高校的537份有效作品,涵盖能源、环境、材料、信息、机械等多个领域,参赛作品数量创历史新高。本届赛事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引入3家相关行业企业和3个地方乡镇,围绕节能环保、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乡村治理等主题进行命题,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科研创新,为企业运营和地方发展等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兄弟高校的代表积极发言,围绕“节能减排”大赛章程、竞赛规则、赛事筹备、研究生参与机制建立、往届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议题深入交流,提出了赛事改进和完善意见和建议。
环能学院院长李海燕指出,未来将继续围绕“节能减排+”拓展办赛维度,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探索多校联合办赛和专项赛道设置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创新品牌赛事。希望在各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竞赛为契机搭建创新平台,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能,探索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首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编辑:毕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