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供稿:张君枝 审核:冯宏岳 发布时间:2025-01-23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1月7日-1月13日,环境生态工程专业2023级学生组织开展专业认识实习,内容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湿地修复设计、实验仪器平台等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领域,并结合专题讲座和文献查阅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和目标、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及生态修复手段等,对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的概况、工程设计、生产运营及在北京市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专业认识实践动员会上,王思思老师向环生231全体同学介绍了此次专业实践的具体安排、考核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在生态环境监测版块,张君枝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参观实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陈琳给同学们介绍了监测中心的发展史、现阶段的监测网点、自动监测站点,以及几次重大事件的生态环境保障工作效果展示,还介绍了先进的监测设备。陈老师则详细地讲解了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指标、VOC中的二次污染物监测、大气中的黑炭监测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物带来的贡献;同时结合多台精密设备详细介绍了如何自动监测、如何精准监测进行细小颗粒物和光化学氧化污染物的监测,解答了雷达监测沙尘的原理和数据分析。
在海绵城市版块,宫小斐、张紫阳等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进行实地参观。张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三大公共建筑和共享配套设施项目概况、问题及需求、项目设计思路、整体布局方案、海绵设施总体布局以及管网衔接布置方案。三大建筑结合景观设计,在满足海绵城市指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屋顶绿化、透水铺装、旱溪、调蓄景观湖等设施。王文亮老师的滞涝池设计讲解视频,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滞涝池的设计原理、方法和实施过程。经过此次介绍,不少同学们都更加深刻认识到海绵城市对于缓解城市排水压力的重要作用,对今后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版块,王文亮等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实习。展览馆通过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北京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奥运会场馆规划建设、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规划建设、商务金融规划建设、北京的人文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内容,使同学对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
实习中,同学们还参加了李惠民老师的碳中和讲座和简美鹏老师的大兴校区实验仪器分析平台的介绍。同时,各专业老师还布置了相关线上学习内容和研讨主题。这些讲座和研讨进一步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展了跨专业领域知识,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热爱,加深了对行业的认识,强化了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