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吴菁 摄影:付昕琦 审核:彭磊 发布时间:2025-03-2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3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举办“聚焦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助力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经验总结会暨就业工作推进会。校党委副书记王逸鸣,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新出席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彭磊、执行院长张守连、副书记张瑶宁、专职组织员吴菁、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学生代表参会。活动由彭磊主持。
王逸鸣对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域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党支部立足“建筑+思政”的学科特色,构建起“理论-实践-辐射”的三维育人体系,形成了“大学生支教反哺理论认知、中小学生浸润厚植情怀”的双向育人闭环机制,为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和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了北PG电子方案。他围绕三个维度对特色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战略担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特殊使命,立志成为思政课教师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为行动指南,既要政治过硬、情怀深广,更要思维创新、视野开阔,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青少年满意”的教育工作者,以“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引领青少年成长;二是深化共建实效、构建育人闭环。党支部要继续加强与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深入研发“建筑文化+思政教育”的精品课程,持续完善“课程开发-教学创新-成果辐射”的全链条机制,继承和发扬育人闭环模式在双向奔赴中的示范价值;三是直面就业挑战,勇担育人使命。他鼓励研究生们要坚定信仰、充分自信,主动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教育改革大局,发挥北京建筑大学文科学生具有的“工科理性+文科情怀”的跨学科培养优势。他勉励青马学子,以成长韧性促成长动力,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更要具备“脚踏实地”的育人本领,积极把握中学思政课教师缺口的机遇,加强理论研学和岗位淬炼,早日成长为兼具“经师”与“人师”特质的卓越思政课教师。
郑新以《融入社会 实现自我价值 做有责任感有理想的一代大学生》为题展开专题辅导,系统解析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招聘的试讲技巧、课件设计方法及面试应答策略,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就业指导。讲座结束后,张守连向郑新颁发“马院党性实践教育导师”特聘证书。
在榜样引领环节,支部党员江士星、杨延林、李思燃三位同学结合思政课教师编成功上岸的经验,从复习准备、笔试答题、面试表达、心理调试等维度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具象化的参考范本。互动研讨阶段,与会师生就思政课教师编备考的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在党建工作总结中,吴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举措,总结了支部党建工作在赋能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方面的实际成效,并对未来共建工作提出了规划和设想。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后续工作明确了“党建领航、协同育人、实践赋能”的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特色人才高地注入了新动能。
编辑:陈欣欣